不锈钢焊条在使用时应保持干燥,为防止产生裂纹、凹坑、气孔等缺陷,钛钙型药皮焊前经150-250℃烘干1h,低氢型药皮焊前经200-300℃烘干1h,不能多次重复烘干,否则药皮易脱落。
不锈钢焊条的牌号是指制造商对作为产品出厂的每种焊条标识的特定编号,用来区别不同焊条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药皮类型和焊接电流种类。我国生产不锈钢焊条的厂家很多,它们使用统一牌号,其表示方法为:
1、焊条牌号前边的G表示铬不锈钢焊条;A表示奥氏体不锈钢焊条。
2、G或A后面位数字,表示焊缝金属的主要化学成分。
3、G或A后面的第二位数字,表示同一焊缝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等级中的不同牌号,对同一药皮类型的焊条,可有10个牌号,按0、1、2、3、…、8、9顺序排列。
4、G或A后面的第三位数字,表示药皮类型和焊接电源种类。不锈钢焊条牌号只应用2和7两个数字。“2”表示钛钙型焊条,交流或直流反电源焊接;“7”表示低氢型焊条(又称碱性焊条),只限于直流或反电源焊接。
不锈钢焊条主要适用于含铬大于10.5%、含镍量小于50%的耐腐蚀钢或耐热钢的焊接;使用时应根据不锈钢的材质和工作条件(如工作温度、接触介质等)来选择,主要靠虑的方面有: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耐热不锈钢,主要考虑能满足焊缝的抗热裂纹性能和焊接接头的高温性能。对于铬含量与镍含量之比大于1的奥氏体耐热钢,,如10Cr18Ni9TI、Cr17Ni13等,通常采用奥式体-铁素体不锈钢焊条;对于铬含量与镍含量之比小于1的稳定型奥氏体耐热钢,如Cr16Ni25Mo6、Cr15Ni25W4Ti2等,通常应在焊缝金属具有与母材化学成分大致相近的同时,增加焊缝金属中Mo、W、Mn等元素含量,以提高焊缝的抗裂性。
在各种腐蚀介质中工作的耐腐蚀不锈钢,应根据介质和工作温度来选择不锈钢焊条。如果工作温度在300℃以上并有较强腐蚀性介质的,通常选择含有Ti或Nb稳定化元素或碳不锈钢焊条;对于含有稀或的介质,通常选择含Mo或含Mo和Cu的不锈钢焊条;对于在常温下工作,腐蚀性弱或仅仅为避免锈蚀污染的设备,通常可以选择不含Ti或Nb的不锈钢焊条。对于铬不锈钢,如马氏体不锈钢12Cr13、铁素体不锈钢10Cr17Ti等,为了改善焊接接头的塑性,通常采用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条。
不锈钢焊条原料:
1、马氏体不锈钢焊条:
马氏体不锈钢包括含铬5~9%的中铬钢和含铬12%的高铬钢。此类钢淬硬倾向大,焊后易产生高硬度的马氏体和贝氏体使脆性增加,残余应力也较大,容易产生冷裂缝。故一般焊前进行预热及层间保温,焊后尚未冷却前进行高温回火。
2、铬13不锈钢的焊接:
此类铬钢焊接后硬化性较大,容易产生裂纹,若采用同类的铬不锈钢焊条(CHK202、CHK207)焊接,则进行300℃以上的预热和焊后700℃左右的回火缓冷处理。若焊件不能进行焊后处理,则应用铬不锈钢焊条(CHS107、CHS207)等焊接。
3、铬17不锈钢的焊接:
此类铬钢通常为改善耐蚀性及可焊性而加适量的稳定化元素钛、铌、钼,可焊性较铬13钢为好,可采用同类型的铬不锈纲焊条(CHK302、CHK307)焊接。焊前,焊件应进行200℃左右预热,焊后进行800℃左右的回火处理。也可采用铬镍不锈钢焊条(如CHS107、CHS207),焊后不进行热处理。